搜索

中产爸妈砸金百万,孩子进国际学校却抑郁了?

发表于 2025-04-05 08:06:24 来源:新闻新报网

阿Mo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刷到一个触目惊心的话题:各大医院的精神科,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孩子,其中,大部分孩子都出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很多中产父母对此不理解,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已经算得上尽心尽力,不愁孩子吃穿,舍得花钱让孩子走国际路线,也从不打骂、鸡娃孩子,但是为什么,还是养出了一个“精神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许多中产父母不惜花费重金,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其享受“快乐教育”,到头来却换回一个问题孩子,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对一咨询。(可加V:amoshuojiaoyu)进入国际体系之后,孩子像变了一个人?读国际学校,起初家长都认为这是让孩子通往“快乐教育”的途径;然而现实好像有些出入,不少家长在某书上吐槽,自己的孩子自从进入国际体系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第一位家长,送孩子读了6年的国际学校,6年来尽心鸡娃,钱花了,心思也付出了,验收结果时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孩子抑郁,当父母亲的也快抑郁了!于是现在,只能又将孩子从国际学校转回公立学校。第二位家长,她家孩子从小乖巧懂事,初中就读于公立学校,那时候品学兼优,每次考试都能稳妥保持全校前10。然而进入国际高中之后,孩子听不懂英文授课,看到英语单词头痛想吐,课后作业写得吃力,完成小组作业时被同学排挤,最后托福成绩不合格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孩子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抗拒上学,抗拒辅导班,抗拒1对1老师,甚至被医生诊断出了轻度抑郁……还有一位家长,她家孩子目前就读于某公立国际部高二年级,平时学习很努力,成绩中上游水平,最近不知道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还是感情问题,变得厌学。经常闹着不去学校,说肚子疼胃疼,去医院检查却又检查不出问题;说软话劝她去学校无动于衷,来硬的她就哭闹、摔东西,典型的软硬不吃。如今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始不说话,甚至闹着自sha,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确诊重度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现在只能跟学校请假在家歇着。花百万培养出“问题孩子”,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斥巨资将孩子送往国际学校,期望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轻松全人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然而,尽管国际学校在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色,但部分学生却还是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我送孩子上国际学校,不就是为了让他/她减轻学业压力吗?国际学校的氛围不是比体制内更轻松吗?为什么孩子的状态反而变差了?这到底是帮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其实,国际学校的氛围并不一定轻松,国际教育主张全人教育,这就意味着孩子有刷不完的托福试题、打不完的竞赛、报不完的活动、上不完的补习班,复习不完的科目……尤其第一梯队的孩子,学术卷得更是厉害!假设孩子以前在公立学校读书的时候,成绩属于中上游,进入国际学校之后成绩变成吊车尾,成绩排名的转变就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高强度的压力。同时,走国际路线的孩子,家庭基本都是中产及以上,但中产也会分为更细的中产、大产、小富、中富、大福、巨富。所以除了卷学习卷特长,可能国际部的孩子也会卷家世,富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比较自信大方,反过来,对于那种卖房供孩子读国际学校、或温饱无压力但有经济压力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甚至,部分敏感的孩子如果知道父母是勒紧裤腰带才供自己读的国际学校,也会形成一种隐形的焦虑,害怕成绩落下辜负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状态会越来越紧绷,成绩也会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上国际学校并不意味着轻松、快乐,它也有可能是无处不在的竞争、三两成群的小团体、赤裸裸的鄙视链,以及孩子越来越崩溃的情绪。40%的高中生,都困在了抑郁里?今年5月份的时候,互联网数据发布了一则《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内容显示,我国当前共有9500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50%的患者为在校学生,30%的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也指出,目前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超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超10%。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抑郁症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了,不少孩子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情绪问题,而这些情绪困境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家庭环境越富裕,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孩子越有可能出现情绪问题。这是因为,富裕的家庭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会让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一口气报十几个补习班、成绩要名列前茅、兴趣爱好也要培养……这种高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和焦虑,如果孩子拼尽全力仍然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也会压抑成病。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中产父母怒砸金钱,送孩子进国际学校,最后却换回来一个抑郁孩子的原因。所以,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家长而言,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有时候,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孩子,往往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重要!国际学校给现在的孩子开辟了另一条人生赛道、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条赛道看起来光鲜靓丽,这种选择好像前途无量。但同时,家长们也需要重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并非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国际学校(具体可参考:劝退!这4类家庭压根不适合国际学校?家长们别犯错了),在决定让孩子入读国际学校之前,家长一定要考虑清楚。此外,除了择校不当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平时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意愿,多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动态,毕竟细节里有可能存在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或心理问题的原因。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阶段,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和矛盾,让很多家长根本无从入手。因此,在亲子教育中,常常需要“第三人”作为沟通的桥梁,如果说,孩子已经出现抑郁倾向,那么,一定要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果您有意向让孩子选择国际赛道升学,但又无从下手,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中产爸妈砸金百万,孩子进国际学校却抑郁了?,新闻新报网   sitemap

回顶部